打败艾滋病的男人:虽然很难赢,但还是一定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 青艾健康 ”; 否
丨Mon.~Fri.10:00 P.M丨丨更新你关心的圈子事儿丨作者 | 火然编辑 | 配图的人声明 | 本文原创首发上海青艾,版权归青艾及作者共有,不得私自转载、使用,如需转载需与我们取得联系,后台留言即可。投稿请联系:tougao@shqingai.com—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



丨Mon.~Fri.10:00 P.M丨

丨更新你关心的圈子事儿丨


作者 | 火然

编辑 | 配图的人

声明 | 本文原创首发上海青艾,版权归青艾及作者共有,不得私自转载、使用,如需转载需与我们取得联系,后台留言即可。投稿请联系:tougao@shqingai.com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截至2017年7月31日,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有728270例,报告死亡223798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25430例,AIDS病人302840例。纵观全球,约有3400万的人都感染了HIV病毒,且每年以200万的感染数量递增。

 

艾滋病着实令人恐惧,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以为,感染HIV相当于死亡。今年医学界最大的乌龙,想必当属强生公司在7月24日宣布的“艾滋疫苗”了,从人们惊喜到失落的情绪反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HIV的关注与无可奈何。

 

尽管迄今为止,仍没有疫苗可以有效防止新的HIV感染,但这并不意味着艾滋的蔓延没救了。有一位华裔科学家,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打败艾滋的男人”。



他发明了针对HIV的鸡尾酒疗法,让成千上万的感染者,几乎能达到跟正常人一样的寿命。这种疗法曾受到质疑和非议,但最后,使用这种疗法的患者,平均寿命得到显著延长,生活质量有根本性的提高。

 

他心系祖国,致力于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将鸡尾酒疗法的专利以1美元的价格,转让给祖国,让中国艾滋感染者们不必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

 

他的名字,叫何大一。


此“大一”非彼“大一”


何老师的简历可以说非常吊了:


1996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2001年,获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颁发的“总统国民勋章”;

2006年,由美国加州时任州长施瓦辛格推荐入选首届加州名人堂;

2010年,他被《时代》杂志称为“打败艾滋病的男人”;

2015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他将自己的半辈子都献给了艾滋病防治事业。凭着自己出色的研究工作,何老师被聘为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何老师决定对艾滋病展开研究,源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巧合。1981年,年仅29岁的他,顺利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何老师去洛杉矶西奈医疗中心做见习医生,在这家医院里,他接触到了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一批的艾滋病人。

 

大部分前来就诊的患者,几周以后就去世了。去世时,还伴随着很多并发症,有些人消瘦不堪,有些人失明,样子十分凄惨。

世界上最早一批的艾滋患者


这种迅速摧毁人体免疫系统并造成致命性内衰竭的怪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向全球蔓延,而且发病后的死亡率接近100%。而在当时,没有人知道病毒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没有人知道这些病人是怎么发病去世的,当其他人都对艾滋病避之而不及的时候,何老师不顾自身安危,主动收集HIV病毒,与艾滋病人接触,用实际行动,向艾滋病这个世纪死神宣战。


何老师年轻的时候


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研究,何老师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并提出HIV病毒复制有多样性的观点,随后开始和同事们致力于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

 

这种疗法的原理是选用多种抗艾滋病药物组成一个组合,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组合使用,相较单一药物,能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因为其“组合”的策略与调制鸡尾酒过程类似,故被称为“鸡尾酒疗法”。

 

疗法一经公布,整个医学界便为之轰动。《科学》杂志刊文表示,发明了鸡尾酒疗法的何老师,成为了艾滋病治疗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但正当大家都以为艾滋病从此就能得到根治、社会各界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何老师开始被负面舆论围追堵截。

 

原因是,在该疗法公布一年后,何老师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身上发现,仍有极少量的病毒隐藏在病人体内。消息一出,引发西方媒体的强烈攻击。



有人说,鸡尾酒疗法是失败的;也有人说,鸡尾酒疗法就是“垃圾科学”……何老师承受了整整三年的舆论压力,不过后来人们发现,曾经接受过鸡尾酒疗法的艾滋病人仍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用这种疗法的国家艾滋病人死亡率也有显著下降。

 

最早接受鸡尾酒疗法的实验病人,站出来为何老师说话:“药物没有副作用,一点也没有。如果我只需每天服用两片药丸作为生存的代价,这已经很好了。”



1996年,何老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原先诋毁辱骂他的媒体舆论也纷纷变成了赞许之声。《时代》如是写道:“当有人在制造新闻时,有人却在改写历史。”


何老师登上《TIME》的封面


直到今天,何老师的鸡尾酒疗法也仍在为人类谋求福祉,是目前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办法,让艾滋病从等同于死亡的病魔变成了“可控疾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却给艾滋病患带来了生的希望。

 

祖籍江西省新余市的何老师,长久以来对于中国的艾滋病防治也格外关注。他说:“鸡尾酒疗法发明以后,很多科学家将它带到了非洲、泰国等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地区,我也去过非洲,但我的背景更自然地把我引向了中国。”

 

早在90年代初期,何老师曾多次建议中国政府,重视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那时中国的艾滋病还不到1000例,然而到了1999年,中国的艾滋病人急剧增长到数十万人。



2000年,他回国考察,亲赴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看到了很多艾滋孤儿,年幼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有些孩子还有爷爷奶奶在身边,但大部分孩子没有。因携带病毒,他们生活在极度贫穷、惨淡的环境下,被很多不明就里的民众歧视。

 

见到此情此景,何老师和他的团队,决定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云南,建立诊所、病毒实验室和免疫实验室,并为艾滋患者进行免费的治疗。他还自掏腰包,资助艾滋孤儿,连续四五年,何老师每年都要为中国进行的项目筹集200多万美金的资金。

 

“中国面临严峻的问题,是缺乏艾滋病专业医生,特别是在治疗方面。中国如果计划设立50-100个艾滋病治疗中心,每个治疗中心至少需要一名专业医护人员,现在远远不够。”于是,经老师牵头,克林顿基金会与云南省签署合作,为云南培训医护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共150人。


何老师建立的实验室


何老师看到国内许多的艾滋病人,由于家庭贫困根本无法支付医药费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研制成功的鸡尾酒疗法,和其他艾滋疫苗的成果和专利,以每年1美元的象征性收费转让给中国政府,以支持对中国内地艾滋病防治事业。现在很多感染者吃的药物之所以那么实惠,有很大一部分是何老师的功劳。

 

2003年11月,何老师还跟随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并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第一次艾滋病高峰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一位感染HIV的年轻人意外入场,何老师灵机一动,让克林顿总统将这名青年请上台,并与这个年轻人的握手、接触。人们开始意识到,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随后,何老师还发起并领导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CAI)”,旨在促进中国对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应对,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倡导教育、普及到千百万潜在艾滋病受害者的防治行动,以尽力避免难以克制的人类及社会灾难的发生。据介绍,之前艾滋病病毒呈阳性的母亲向婴儿传播艾滋病的几率高达35%,“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开始以后,几率降低至1%以下。


克林顿在清华大学


此外,他还积极促成了篮球明星姚明、约翰逊艾滋病公益广告的拍摄,该片2004年底在中国各大电视台播出。何大一介绍说:“片中提倡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何老师与濮存晰



2007年,他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新平台。

 

而在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更是有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与印度。从这个研究中心走出去的科学家,将艾滋病防治的最新成果带到了包括中国的世界各地。这让何大一倍感欣慰,他说:“我很欣慰地看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地艾滋病研究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我的学生。”

 


如今60多岁的何博士,从1981年开始接触艾滋病病毒,已经与艾滋病斗争了34个年头,而他多年的努力也颇有成效。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从2002到2011年,我国艾滋病的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死亡率从原来的45.7%降低到了9.2%,相当于挽救了中国1200万人的性命,这都是何老师的功劳!

从2002年-2011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逐年递减


鸡尾酒疗法虽然有效,但何老师说自己从未觉得已经“赢了”。每年200多万的新增感染者更是让他忧心忡忡——“这个病毒是很小,但是它真得很厉害,变得很快”。

 

2014年3月,何大一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其实验室的最新突破——长效型抗艾滋病药物GSK 744LA的研究。这种药物注射进人体后,可维持3-4个月药效,能有效帮助高风险人士降低感染艾滋病几率,有望成为艾滋病疫苗问世前的过渡方案。2014年11月,GSK 744LA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

 

虽然很难赢,但还是“一定要”。何大一说自己或许是受到了时代、大环境以及长辈的影响,始终觉得“要忠实地做自己,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艾滋病或许根本没有办法治愈,“但是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对于目标许下最坚实的承诺”。他说这就是做科研所必需的“一定要”的精神,只有这样,未来艾滋病病毒才会止步不前、不再蔓延。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人类一定能攻克艾滋病。因为何老师的存在,人类攻克艾滋病才有了些许的曙光,而这一点点看似微弱的曙光,却是全世界3400万感染者生的希望。



References

[1] 2017年7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9月,第23卷第9期。

[2] 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倾尽余生,为信念而战。中国科学报,人物,2015年4月3日,第5版。

[3] 美国中文网,谭琳对何大一博士的视频采访报道,视频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MzMwOTUy.html?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l8wMV8wMQ


- END -


 近期活动推荐 


就在本月25号,2017爱滋徒步·上海站的活动就要开始啦!

我们将跨越青浦、长宁、静安,

用17公里的暴走为艾发声!


徒步倒计时已经开始,我们需要你加入最后一波助力!




点击视频,观看2016年爱滋徒步盛况哦!



点击关键词

查阅你感兴趣的内容


健身接吻霸凌约炮异性恋艾滋歧视

阴阳恋出柜人民日报大叔名媛掰弯

代孕灌肠AIDS电影SM唾液快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文章的内容来源分为注册用户的原创内容和本网站转载互联网的内容。 本站注册用户通过本站发表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FLASH、影音文件等,其版权归本站及该用户共同所有; 本站转载的文章仅限于非商业性之用,内容和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的某些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来信(Email:rainbow6s@163.com)指出,您可通过提供自己主张版权的证据,并承诺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接到相关通知,并核查属实后,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顶一下
  
《彩虹旗下》微信公众号
《六色橘子》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